.

德州陈公堤口村,非有陈姓而得名,到底

马惠彬

德州城东南,沿着新河两岸有几个与大堤有关村名,如陈公堤口、池家堤口、堤岭、堤口等,其中最典型的是陈公堤口。是不是因为该村有陈姓大户而得名哪,非也!

这些村名虽然都与大堤有关,可它们所指的大堤,却不是现在的新河大堤,而是,宋朝真宗天禧三年()修的,西起河南滑州(今河南滑县),经东昌(今聊城)、临清、夏津、恩县(今平原县恩城镇)、德州等地,逶迤绵延长达千余华里的陈公堤。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自夏津县苏留庄经恩城、王杲铺到德州三十里铺一线的那些断断续续的沙土丘,就是当年陈公堤的遗迹。何为陈公堤,陈公又是何人哪?

陈公,乃宋朝庆历年间()的郑国公陈尧佐也。陈尧佐,字希元,宋·乾德元年()出生于今四川阆中。系宋·端拱二年三月(年4月29日)宋太宗赵光义殿试的进士及第①。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因上书而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通判。

宋·咸平四年八月十日(年8月31日),他又被朝廷召回京城任直吏馆,任寿州(今安徽寿县)知州、开封府界事、两浙转运副使、京西转运使等职。天圣七年()升任枢密副使。同年八月,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庆历四年()卒于郑州,被追赠为“郑国公”。

陈尧佐一生为官清正,一心为民,遇事敢作敢为、从不推诿扯皮。如他在寿州为官时,遇到饥荒之年,他带头捐俸禄买米煮稀饭,救活了成千上万的百姓;又如:他发现某官吏为了讨好刘皇后,在修佛塔时,将大量的古石碑毁坏后,当做修塔的砖瓦用。他马上启奏皇上,请求保护文物和停止修复佛塔。得到皇上的批复后工程停工,惹得太后不悦。由于他生性耿直、直言不讳,故仕途非常坎坷,曾多次被朝廷贬职。

可他一心为民的故事,却在民间流传颇多。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职到潮州后,大战鳄鱼的故事。当时潮州水塘中的鳄鱼时常吃人祸害百姓,而当地的官员和百姓却都以鳄鱼为神,不敢冒犯。而陈尧佐率却领一批勇士,用强弩毒矢射杀了许多鳄鱼,还将捕捉到的几头巨鳄拖到潮州城内,当众杀之。至此,潮州鳄鱼之患得除,而得到了百姓们的称赞。

陈尧佐一生虽然仕途不畅,坎坷不断,却没有改变他一心为民的志向和作为。德州城东的陈公堤,就是他为民所做的好事中其中的一件:

话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经过千余年黄沙沉积与冲刷的黄河,堤岸已是岌岌可危,河南滑州一带最为严重。陈尧佐曾上奏过朝廷:建议开滑州减河分水。此建议虽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但地方官员却执行不力,迟迟末得到落实。

到宋·真宗天禧三年()六月乙未夜,滑州河溢。当滑州黄河决口后,危及到了黄河边数十万百姓,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故宋真宗亲点陈尧佐担任河北转运使,兼知滑州治理黄河水患。

很不巧的是,一年前陈尧佐的母亲冯夫人病逝了,此时的陈尧佐正在原籍新郑守孝。按朝廷的“丁忧”律规定,官员重孝期间不能为官。丁忧律:即古代父母死后,孝子须守丧三年。故汉代朝廷规定:父母死后,任官者并须离职,服满孝期后再起复或重新任职,称为“丁忧”律。后各朝代的规定与汉朝大体相同。清代还规定:匿丧不报者,革职。

但黄河决口,生灵涂炭,大量民房和良田被冲毁,时不我待。为了让陈尧佐能保忠孝两全之美名,宋真宗并没有简单的使用“夺情”之权。

何为“夺情”之权,是指为了应对国家的紧急事件或严重局势,皇帝有权不批准或中途终止守丧官员丧假的规定。但在采取这种“夺情”之权时,必须派员到守丧官员的原籍当众宣读圣旨,以避官员不孝之嫌。

故宋真宗首先在新郑,为陈尧佐家敕建了一座寺庙,并赐名“崇孝寺”,然后宣读圣旨说明黄河决口之事态的严重性,以示朝廷体恤大臣的孝道。陈尧佐这才身披孝衣前往治黄前线。

可能有人要说:满朝诸多的文武官员,宋真宗为何宁愿从国库里拿出银子为陈家修庙,也非要让陈尧佐出山治黄哪?其原因就是陈尧佐,为当时全国最著名的水利专家。陈尧佐出身在水利世家,其父亲陈省华早年在担任京东路转运使时,就治理过黄河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受到赵光义皇帝的赞扬。

陈尧佐自幼跟随父亲,学会了治水之术。当然,像治水这样的事,必须经实践的历练才能出真知。而陈尧佐就是在历次被贬职时,亲临治水现场而获得了真知。如在任两浙转运副使时,成功的治理了钱塘江的水患;在任河南知府,嗣又徙知并州(今山西太原)时,他采用“添土增防,植树固堤”之方,成功的治理了汾水等河道。

陈尧佐在历次治水的实践中,均显示了他高超的治水才能和智慧,同时也赢得了朝廷和诸位同行的认可。所以,当滑州黄河决口后,宋真宗才不惜花血本,派陈尧佐前去治理黄河水患的。

就这样,陈尧佐披着孝衣来到了治黄前线,立即投入了现场巡查。经他亲自探查堤防、查勘水情、询问水工和当地百姓后,他制定了科学的、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治水方略。

陈尧佐初到现场时,看到沿黄河的堤坝,因河里的水位高堤坝已被浸透,犹如一堆泥故不能再进行夯实加固了。必须尽快减轻洪水对堤坝的浸透和冲击,于是,陈尧佐亲自设计、绘图,并亲自监督制作了“木龙①”以杀水势。

陈尧佐采用“木龙”减消了水势后,又以“埽②”填充土石的方法修筑加固河堤。他节节推进、县县相连,亲自督战、现场指导,从而筑成了一道坚固的黄河大堤。该堤西起河南滑州,经东昌、临清、夏津、恩县、德州等地后入海,该堤逶迤绵延、顺水势而行长达千余里。

在修筑这条大堤前,陈尧佐到现场进行了多次的科学勘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实事求的进行施工。并在他的监督下,要确保工程质量。如河南滑州一带因黄河水位高,堤坝危机四伏、危如累卵,因此他采取了以加固大堤为主,对堤坝加宽、加高、加厚,以防溃堤决口。

在东昌以东的临清、夏津、恩县、德州等地,他则根据黄河水的流向,采取了疏导性堵截,使涛涛洪水按照他的规划,引导其回归故道而流入大海,以防再泛滥北徙。

在修大堤的过程中,他更看重了堤防的走向、厚度和高度,他认为大堤应以引水为主,并能起到拦水的作用才为最佳状况。在他的带领下,各地官员和百姓,均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觉踏实地的建成这道千里大堤,实现了预防洪水的安全屏障作用。

这条大堤筑成后,咆哮着的黄河水重新回到了故道,顺从的流入了大海。使河南滑州及以下诸多州县的百姓,又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为预防黄河再次泛滥,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该大堤修好后,在好长的一段时间里,该地域再没因黄河泛滥而受灾。

正是:“望人修堤一带迷,造堤人去柳成蹊。烟连秀野千家麦,势障黄河万倾泥。

草长平湖春浪阔,渔归小艇夕阳低。苍桑奠得民安业,处处丰登乐岁畦③。”

对陈尧佐的这一功绩,自河南滑州起,沿黄河下游的百姓们都相互传颂,无不从内心里对陈尧佐表示感谢,并将这条大堤命名为“陈公堤”。

为纪念陈尧佐为百姓所做的贡献,沿堤的诸多村落,以陈公或大堤而命命,德州的“陈公堤口”就是其中一例。

这就是德州城“陈公堤口”村名的来历。

注:

1、木龙:一种形状和“木梳”差不多的防汛拦水工具。即在横木上下垂数根木条,放置河堤内以分水护岸,今日的防洪挂柳之方就缘于此。

2、埽[sào]:古时候治水时,用来护堤堵口的器材。其用柳枝、秫秸、草扎等捆扎而成。并填以土石的防汛工具。另:用秫秸修成的堤坝或防护堤。

3、清.雍正年间恩县知县陈学海写。

马惠彬,男,年生于德州市德城区桥口街,大学文化,企业退休员工。由于我生在运河边、长在德州城,对运河、对德州历史有着特殊的感情,故年退休后,便介入了对德州地域历史及德州运河文化的研究,先后写出了有关德州历史和运河文化的文章余篇、万余字。先后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上发表了余篇。写出了各种类型的诗词歌赋等近余首,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里发表了百余首。已出版《德州史话》一、二集,《北厂志》、《桥口街志》、《水兽旱船》等书籍。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59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