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杨璐日前,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山东省盐碱地生态渔业发展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科学利用盐碱地资源,提高渔农综合生产能力。《规划》提出,至年,以渔降盐、以渔治碱成效明显发挥,示范上粮下渔、设施渔业等绿色高效典型模式,推广耐盐碱品种,打造盐碱地渔业特色品牌,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渔业资源环境明显改善,全链条发展跃上新台阶,渔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池塘养殖面积稳定在万亩,工厂化养殖新增水体万立方米,水产养殖产量达到72万吨,选育耐盐碱新品种(系)4个以上,打造绿色标准化水产品生产基地个。根据山东省盐碱地区域养殖水质类型,《规划》将全省宜渔盐碱地划分为轻、中度和重度两个产业区进行生态渔业利用。《规划》提出,推进耐盐碱种质创新。以省级水产原良种场为主体,围绕主养品种,打造水产种业领军企业,培育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的联合育种平台。实施渔业重大育种创新攻关与良种繁育技术示范,提高苗种繁育与生产能力;加快筛选、驯养、创制抗逆性强、生长快、耐盐碱能力强的养殖品种。至年,新增省级原良种场15家以上,苗种繁育能力0亿单位左右,选育耐盐碱新品种4个以上。推进池塘养殖标准化方面,山东将实施集中连片池塘标准化改造,完善循环水和进排水处理设施,示范不同养殖品种相适宜的盐碱水质综合改良调控技术,驯养耐盐碱品种,示范推广池塘加盖温棚、棚塘接力、盐碱池塘多生态位等养殖模式,提高养殖设施和装备水平,推动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至年,盐碱地池塘标准化、设施化程度显著提高,亩生产能力提高20%。推进工厂化养殖提升方面,以工厂化养殖提升工程为重点,研发和熟化盐碱水质综合改良调控、耐盐碱新品种创制等技术,推进工业化、集约化养殖进程,打造现代化的工厂化养殖样板区。至年,培育规模化、环保型的标准化养殖基地个。《规划》提出,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聚焦重点水产品种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加强规范用药宣传培训。深入推动养殖水产品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对规模养殖主体实施信用化管理。加强水产养殖投入品监管,开展水产苗种和产地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主要水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山东还将培育渔业全产业链。提高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能力,不断提升水产品加工仓储现代化水平,拓展产业提质增效空间。积极引导和加强品牌建设,加强线上线下推广力度,不断扩大“好客好品好水好鱼”影响力。发展休闲渔业,发展锦鲤、金鱼等观赏鱼产业,支持举办精品休闲垂钓和观赏鱼赛事活动。据悉,山东省盐碱地分布广泛,分为沿黄内陆盐碱地和滨海盐碱地,总面积约万亩,约占山东陆域总面积3.8%,主要涉及济南市济阳区、商河县,青岛市胶州市,淄博市高青县,东营市全域,烟台市莱州市,潍坊市寒亭区、滨海区、寿光市、昌邑市,济宁市梁山县、嘉祥县,德州市全域,聊城市东阿县、阳谷县、茌平区、高唐县,滨州市全域,菏泽市东明县、曹县共47个县(市、区及功能区)。山东的盐碱地土壤以氯化物型为主,适宜渔业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是全国唯一可新增土地的区域,宜渔盐碱地面积达万亩。山东省渔业发展一直处于全国前列,池塘健康养殖、工厂化集约养殖、盐碱地以渔改碱综合利用等技术国内领先。渔农综合利用盐碱地是高效开发盐碱地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台田一池塘”“稻田一池塘”等构建基塘渔农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池塘周边土壤盐碱度,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解决农业生产和盐碱地治理改造中盐碱水出路的瓶颈问题。同时有效拓展水产养殖空间,缓解粮食压力,增加农渔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