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
我县生态产业发展
再次被《福建新闻联播》点赞
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将乐县常口村调研时,叮嘱干部群众:"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二十多年过去,"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如今的常口村,百姓从自己守护的青山绿水中,获得了怎样的收益?清新福建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新突破?从今天起,本栏目深度专栏《调研新福建》推出系列报道《无价之宝》,首先走进常口村,来看这里的新鲜空气能带来怎样的新鲜体验。
眼下,将乐县高唐镇林业站工作人员和常口村干部,正忙着给村里的山林"摸个家底"。
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党支部书记邓万富:把我们全村整个林地跟林木全部要进行测绘一次。看过去他们在测量(树木),实际上他们也就是在"量"空气。
福建金森碳汇科技有限公司员工陈建敏:通过树高跟胸径来计算每亩的蓄积量,通过蓄积量来计算生物量,然后生物量再来计算碳储量。
年5月18日,三明市林业局给常口村委会发出了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上面清楚写着村里亩林地,在过去5年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为吨。
将乐县高唐镇副镇长张林顺:当天就卖了4万多元,后面企业又收储了10万元,那就是说去年的村财收入,从碳票上就增加了14万元。
村财是增收了。如何让每户村民也能获得"真金白银"呢?村里打算把村民自家的林子也用来申请碳票。
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党支部书记邓万富:我们的出发点,就是这次想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够享受到碳汇的收益,我村集体就不拿这笔钱。
村民:是不是能分到我们每一户农户的手上?
村支书邓万富:通过村民代表的决策,大家同意了这个事,我们就全村进行人均分配。
"好空气"的甜头,常口村是实实在在尝到了。事实上,上世纪九十年代,常口村集体年收入还不足3万元,曾有企业开价20万元要砍村里的山林,一些村民们动了心。年4月1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来到常口村调研时说,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一席话点醒了常口人,村民将这番话的内涵融入村规民约,走上生态发展之路。
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村民张桂英:现在想起来,还好当时没卖掉,你看我们现在都青山绿水,(可以)出去玩啊走啊,客人来看到常口村这样好,都很舒服。
靠着这好山好水好空气,张桂英吃上了旅游饭,还把闲置土地流转给外来的"新农人"。4年前,江西人徐良辉在四处考察之后,来到常口村盘活多亩土地种植脐橙,还通过电商推销全县的农产品,销售额已超千万元。
福建常口分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徐良辉:现在全国想找这么好的生态环境条件,真的很难。我们每一年除了地租,还交村财增收(分红),去年是40多万元,今年可能达到多万元。
不砍树也能致富,好空气越来越值钱。年,常口村集体经济收入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9万元,比年分别增长48倍、12倍。不久前,常口村所在的高唐镇对12个村5.8万亩生态公益林进行评估,可实现碳减排量达到5万吨,价值超过75万元。
将乐县高唐镇党委书记刘振海:我相信肯定会进一步完善碳票的交易,更能体现碳票的价值,让农民在"画好山水画"的同时,"鼓起钱袋子"。
今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从第一张碳票开始,碳汇杠杆撬动"颜值"到"价值"的转变正在福建各地发生。南平通过"生态银行"实现生态产品价值"零存整取",厦门成立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漳州成立全国首个蓝碳司法保护与生态治理研究中心。截至今年3月,福建省已累计实施碳汇林面积多万亩,开发、备案碳汇项目23个,碳汇成交量达万吨,成交额达万元,带动碳汇金融投资达多万元,"无价之宝"正不断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李军军:福建要继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把乡村振兴战略和碳达峰碳中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更多生态文明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推动乡村脱贫致富,走共同富裕之路,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来源:福建新闻联播编辑:廖黎婷审核:董观生监制:肖久慧商务合作、新闻线索:-投稿邮箱: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