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建设美好家园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为广大基层群众规划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四位在基层宣讲的十九大代表都表示——
要用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建设美好家园
杜立芝代表:让十九大精神扎根农民心田
光明日报记者赵秋丽李志臣光明日报通讯员赵永斌
“在党的十九大上,我们党作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庄严承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一个是志气的‘志’,一个是智慧的‘智’。明白这个意思吧,咱们不能光靠国家来养着,自己也得想法去挣钱,当然失去劳动能力上岁数的老人国家给管着。”
山东省无棣县积极培育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推广高产高效和绿色生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振兴。新华社发
日前,山东省高唐县姜店镇向阳花开生态公司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来自全县多个镇街的百余名贫困户正在认真聆听党的十九大代表、高唐县农业局副局长杜立芝宣讲十九大精神。杜立芝一边宣讲十九大精神的扶贫惠农等政策,一边为现场的贫困户加油鼓劲:“相信有党的扶贫好政策,加上咱贫困户自己加油努力,一定能早日实现脱贫。”
姜店镇于桥村46岁的贫困户刘玉良一只腿有残疾,不能干重活。受益于党的扶贫政策,他被安排在向阳花开公司公益岗位上工作,月月领工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听着杜立芝从北京带回来的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刘玉良激动地说:“十九大把一个个扶贫大礼包发给俺们贫困户,让俺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俺一定好好干,不拖大伙儿的后腿。”
十九大闭幕后,作为来自农业战线上的十九大代表,杜立芝最关心的就是农民群众,几乎天天下基层,入田间,宣讲十九大精神。截至目前,杜立芝已经巡回宣讲30余场次,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传递给了基层群众,送到了农民心田。
浙江省建德市“农创客”成为乡村振兴新动力,图为该市三都镇农民朱小兵在介绍自家农房改建的乡村度假民宿。新华社发
“国家将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咱老百姓种田会更方便、更现代化……”在赵寨子镇张庙温室大棚,杜立芝宣讲的十九大精神让种植户赵玉建信心满满。五年前,在一家企业干了20多年的他辞去工作,投奔农业。近年来,他和朋友建立了一家蔬菜种植合作社,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销售本地各类农产品。今年他又琢磨做起了农业实体经济,投资兴建了两座高标准蔬菜大棚。正想着再扩大规模的赵玉建,听了杜立芝的宣讲后底气十足:“俺要借助十九大惠农政策的春风,大干一场,科技种菜上规模,把咱们的绿色产品送到老百姓餐桌上。”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后将有更多惠农政策、资金、项目源源不断地支持农村发展,咱农民将成为一个体面、有奔头的职业。咱农民生活将越来越好,农村环境越来越美……”“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在尹集镇尹东村蔬菜大棚基地,杜立芝向大棚户宣讲十九大精神,让种棚户们兴奋不已。
“杜局长,俺们这些种棚户非常需要农业技术指导,在这方面国家有啥好政策?”68岁的种植户王同仁问。
12月13日,江苏新沂市新店镇志愿宣讲团深入田间地头,向群众讲解乡村振兴战略。张蒙蒙摄/光明图片
杜立芝耐心释疑:“党的十九大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人员为咱老百姓服务,请大家放心。”
“杜局长,听您这一说,俺就放心啦!俺们种植户吃了定心丸,继续好好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心奔小康,把日子过得比蜜甜。”王同仁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听了杜立芝的宣讲,种棚户们个个喜笑颜开,现场响起的热烈掌声,久久回荡在蔬菜大棚里。
钟佰均代表:“我也是农民,我更要为农民办实事”
光明日报记者郑晋鸣光明日报通讯员徐晓阳
“钟书记,快来我家坐坐,都等着你给我们讲讲十九大呢!”
“小钟啊,关于娃儿上学,总书记都说了啥?快给我们讲讲。”
“钟书记,我们村以后要怎样发展呀?”
近几日,党的十九大代表、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西棘荡村党委书记钟佰均只要一有空,就奔走在村里的田间地头,了解村里的情况,同时向村里老百姓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只要遇到村民询问情况,他就会停下脚步,耐心讲解。
又是忙碌的一天,早上天还没亮,钟佰均就赶往西棘荡村农民创业园。“我得去看看创业园基础工程进展得怎么样了。”他脚步匆忙,满脸急切。西棘荡村是全国闻名的尼龙颗粒加工专业村,全村有多个颗粒加工企业,加工方式落后,环境污染大,一直是西棘荡产业发展的痛点。为了转型升级,西棘荡村在村里规划建设了一期占地亩的农民创业园。基础工程现已完成90%,其中东区厂房的钢结构已经建成大半,预计12月底就可启用。创业园建成后,所有颗粒加工企业全部进入园区,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统一处理。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农民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来到农民创业园,钟佰均就把这个好消息带给正忙得热火朝天的农民兄弟们,“咱们要把十九大报告和村里的实际相结合,继续在强村富民、美丽乡村建设上做好文章。”听了钟佰均的话,西棘荡村村民李永贵激动不已:“我们要用实际运动把美丽乡村建好!”
临近中午,钟佰均走出农民创业园,碰到正在晒太阳的75岁老人孙桂芳。孙桂芳是村子里典型的空巢老人,儿女在外打工,无暇顾及。钟佰均跑上前去:“婆婆呀,总书记说了,要做到老有所养。我们村会尽快落实总书记的指示,您就放心吧!”
下午,钟佰均向村干部解读十九大报告。“十九大报告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很接地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报告中提到的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和加强基层党建等内容,都与咱们切身利益相关。”钟佰均掰着手指,给村干部们“上课”。西棘荡村党委副书记张永恒激动不已:“听了钟书记的解读,我们更加坚定了建设美丽乡村的信心!”
目前,西棘荡全村党员会议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中,江苏省连云港市十多家机关单位纷纷和钟佰均联系,想请他宣讲十九大精神,钟佰均的日程表上又多了许多的计划。他告诉记者,他要把十九大精神传递到连云港市的每个角落,让每个党员干部、群众都能领会十九大精神,为实现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勠力同心。
韩佳彤代表:与基层工作者畅谈十九大
光明日报记者高平光明日报通讯员田凤元
日前,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南区礼堂内,多名赛罕区中专路街道办事处各社区的基层工作者和党支部代表聆听了党的十九大代表、呼和浩特市市政设计院总工程师韩佳彤的分享。
“作为城市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党的十九大让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韩佳彤说。
近年来,呼和浩特实施“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工程,城市环境越来越好。“十九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这些城市建设者要继续做好本职工作,让城市建设和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近两个小时的宣讲,让大家对十九大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是韩佳彤进行的第7次宣讲。“今后,我还要继续当好播种机、宣传员,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传递下去。”韩佳彤说。
“听完宣讲,我感到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重了。呼和浩特正在实行‘路长制’‘楼长制’,我们这些城市基层工作者要在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工作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自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中专路街道办事处竹园社区的工作人员小张对记者说。
赛罕区女神大酒店党支部党员尹海娟告诉记者:“韩佳彤代表的宣讲让我十分振奋。作为餐饮企业的经营者,我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良心餐饮、放心餐饮,做老百姓满意的餐饮。”
王金龙代表:当好播火者让真理之火在基层燃烧
光明日报记者章文光明日报通讯员邓帅军
“我们是‘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模范连’,必须自觉做到学习宣传先行、贯彻落实先行。”党的十九大代表、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大功三连”指导员王金龙从北京回到连队,看到连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正如火如荼,非常高兴,“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是强军兴军的‘指南针’,我们要带着信仰、带着忠诚学,让真学真信真用成为每名官兵的生活习惯和自觉行为。”
诞生于抗日烽火的“大功三连”,战争年代曾4次荣立大功,和平建设时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5次、二等功18次,今年被授予“大功三连”“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模范连”荣誉称号,这是一支有着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光荣传统的英雄连队。
作为连队指导员,王金龙感到责任重大。回到连队后,他立刻组织连队官兵对大会报告进行整理分析,制作要点内容摘编;创建专题网页,及时收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的权威报道和解读内容,把报告精神编成快板、制成歌曲、画成漫画、制成板报,带动大家尽快学深悟透。
“作为有着厚重历史的‘红一师’部队,我们在王金龙返回部队的第一时间就把他请到旅党委会议室,向党委常委传达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功三连”所在旅政委刘海成说,“红一师”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好新时代的红军传人。
在随后的全旅军人大会上,王金龙向全旅官兵宣讲了党的十九大精神。谈到建连育人“真经”时,他说:“基层官兵要原原本本看、原原本本学,突出抓好基本要点的学习领会,采取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方法,通过运用‘学习军营’手机APP、创演文艺节目、开办‘士兵讲坛’等官兵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学习入脑入心。”
“村子从山上搬到山下,家家通上电灯电话,村里建起农村服务站,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取药。”王金龙带着连队的“支委宣讲队”来到防空营某导弹连做客交流,该连彝族战士谢约布走上“士兵讲坛”,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家乡大凉山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交流中,王金龙提出建议:“要让理论学习紧跟时代脚步,建议综合运用多媒体、情景剧等形式,使宣讲更有参与性和互动性,更有利于官兵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理解。”
每到一个地方宣讲,宣讲队员都在笔记本上不停记录着官兵提出的问题。“当好播火者,让真理之火在基层越燃越旺。”王金龙说,接下来,他将和连队部分理论骨干组成宣讲团走出去,在战区陆军范围内展开宣讲,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光明日报》(年12月18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