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聊城特色板块

  □本报记者胡磊孙亚飞

  聊城作为传统农业大市,90%以上的土地面积是农村,60%以上的户籍人口是农民,14%以上的生产总值来自于农业,粮食和瓜菜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和七分之一。聊城也正是立足资源禀赋,紧紧围绕“让农业更高效、让农村更美丽、让农民更富裕”的目标,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聊城特色板块。

  在高唐县固河镇南闫村的蔬菜基地,座蔬菜大棚格外引人注目。“村子要想富起来,必须要有产业支撑。”南闫村党支部书记焦英先告诉记者,年秋,南闫村瞄准了蔬菜大棚项目,党员干部带头建起19座冬暖式大棚种植西红柿,当年每座大棚收益4万多元。第二年,村党支部领办英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一口气又建了座大棚,每座大棚年均收益6万元。为了解决种植大户的后顾之忧,合作社又建设了占地10亩的蔬菜交易市场,年积极争取中央扶持资金,新建两座米长的高标准大棚。年,南闫村集体收入达24万元。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聊城坚持产业化带动、科技化引领、规模化支撑、品牌化提升,加快推动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据悉,聊城持续做强优势产业,“菜篮子”保供量质齐升,瓜菜菌产量保持在1万吨以上,建起覆盖全市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检测体系和可追溯体系,更为日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超万斤优质品牌蔬菜赢得“放心吃吧,聊城产的!”好口碑。同时,聊城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守住良田沃土,实施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八成以上;粮食年产稳定在亿斤以上,粮食单产位列全省第2。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更兴旺,乡村更宜居。聊城坚持全域统筹、以城带乡、协调联动、内外兼修,绘就出多姿多彩的乡村画卷。

  东昌府区侯营镇结合公路建设,在何屯路、李田路的两侧路肩上,种植丰花月季、黄金槐、栾树、楸树,绵延10余公里。“我镇还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充分盘活‘土路肩’、闲宅基、废坑塘等闲置土地余亩,开展果树、丰花月季和油葵种植,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侯营镇党委书记臧玮介绍。

  近年来,聊城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路域环境专项治理行动,整县、整镇全域推进,改厕、改暖、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实现全覆盖;铺好“四好农村路”,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全市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创新开展“平清种增改”和“家家整洁、村村清洁”自主治理行动,典型经验被农业农村部推广;活化传统村落,用好“两河双城、十七镇村”历史文化资源,个省级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星罗棋布、串珠成链,带动乡村全域向田园美、生态美转变。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勾勒出“景在村中、村融景中、人居画中”的韵味风貌,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回乡创业。

  老家河南周口市的吴雪梅原来在浙江一家工厂打工,后来辞职跟随丈夫回到老家茌平区耿店村种大棚。如今,小两口经营了9个大棚,仅去年一年,纯收入达到50万元。

  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色。聊城把集体增收、农民致富作为根本之举,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超过80%,今年力争20%以上的行政村收入超过50万元。

  实施“归雁工程”、创办全省首家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扎实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和文化惠民工程……乡间沃野,农民群众的腰包更鼓了、笑容更多了、精气神更足了,乡村发展的蓬勃生机在聊城大地持续迸发。来源:大众日报

来源: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3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