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有很多县(市)区年号称“千年古县”。
不过,自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名称断断续续延至今天的山东境内古县就不是很多了。
多年,毕竟是漫长又漫长。
年版《山东省古地名辞典》是一本相对严谨的学术书,此书记载的山东境内尚存的秦代所置县有12个(NO.1-12)。通过查考山东各县旧地方志,笔者发现还有4县为秦代所置(NO.13-16)。两者合计16个。
如果把以上16个秦县在今天的山东版图上标注一下,大家会发现,它们竟然多数远离腹地,偏居省域边缘。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存在吗,期待您留言发表个人看法。
(接上篇《延续至今的山东秦代古县(上)》)
NO.6-定陶县,“商圣”范蠡定居地
定陶县之名源自古陶国。相传陶国为帝尧之都(国都旧址在今菏泽市定陶区滨河街道李线庄)。古陶国之地,又称陶丘,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叔振铎于陶丘,在此建立曹国。前年,曹国被宋国所灭。此后不久,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然后功成身退,在选择养老之地时,他认为陶丘为天下之中,决定在此定居,自号陶朱公,此后陶丘就被称为“定陶”了。因范蠡善于发家致富,被后人尊为“商圣”。
秦代始置定陶县,属东郡。从汉代起,两千多年间,定陶一带的行政区划名称多次变动,时为定陶县,时为定陶国(6次),其间,从唐代贞观元年()至宋太平兴国二年(),定陶县还被除名,省入济阴县。年8月,平原省建立,定陶县属平原省菏泽专区。年11月,撤销平原省,定陶县随菏泽专区划属山东省。
年11月,撤销定陶县,析入菏泽、成武两县,改属济宁专区。年6月,恢复定陶县,属菏泽专区……年4月29日,定陶撤县设区,为菏泽市定陶区。
NO.7-成武县,历史上有两种写法
成武县的前史相对简单一些。《史记·曹相国史家》中,说曹参“其後从攻东郡尉军,破之成武南”;《汉书·地理志》记载:“山阳郡成武,齐桓公所城”。史家多据以上两条记载推定,成武县为秦代置县,隶属东郡。而清道光《成武县志》记载称,取汉高祖战败项羽,武功告成之意,建成武县。据此说的话,成武还算不上秦代就有的古县。
在成武之名出现前,此地的古国为西周设立的郜国。春秋末期,郜国附庸于宋国,连国之重器郜大鼎都被宋国弄了去。《左传》记载,前年,鲁桓公又从宋国获取了郜大鼎,放进太庙。此事被认为不大讲究(非礼也)。
郜国的都城旧址,在今成武县城东南9公里处郜鼎集村一带。汉代,郜城县与成武县曾并存,后来,郜城县被省入成武县。两千多年间,作为一个行政地名,成武县(还曾几次为成武国)之名一直延续至今。其间,只有王莽时期,短期内改称成安县。成武县城呢,变动也挺频繁,只是在北魏时期,曾迁到郜城,百十年后又回迁旧址。
年8月,平原省建立,成武县属平原省湖西专区。年11月撤销平原省后,成武县改属山东省菏泽专区……今天,成武县属菏泽市。
值得一提的是,成武县与城武县之名,在历史上多次交错使用,如秦代、隋代作“成武县”,而明清二代作“城武县”。年,为了与山东境内的武城县相区别,城武县改称成武县。
NO.8-昌邑县,南昌之名源于此
秦代设置的昌邑县,与今潍坊市昌邑市(县级),只是地名相同,辖域并不对应。
秦昌邑县,属砀郡(一说属薛郡)。遗址在今菏泽市巨野县城东南25公里的昌邑集村(见下图,来图片来自网上)。
汉初,昌邑县与旁边的巨野县先后属山阳国、山阳郡。汉武帝曾封他的儿子刘髆为昌邑王,昌邑县一度还改称昌邑国。刘髆的儿子、第二代昌邑王,就是那个做过27天皇帝的刘贺(史称汉废帝),他被大将军霍光废掉后,新皇帝(汉宣帝)看他不足畏忌,转封他到南昌一带做了食邑四千(后减为一千)的海昏侯。年,被列入当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汉废帝海昏侯刘贺墓葬中,发现大量带有“南昌”、“昌邑某年造”等文字的器物。有学者据此提出,南昌,应是“南昌邑”之简称,源自刘贺为纪念自己在北方的昌邑国。
从南朝刘宋开始,昌邑县几次被撤销,并入金乡县,又几次恢复建置。唐武德八年(),最终并入金乡县。
今潍坊市的昌邑市(县级),源自北宋始设的昌邑县,与秦昌邑县没有因袭关系,但地名相同。
NO.9-茌平县,源自神秘的茌山
今聊城市茌平区最早为秦代所置,据说因位于茌山之平地而得名。这个茌山在哪,千百年来却莫衷一是。清《茌平县志》上记载的“茌山”,位于县城东北角。而文献考证发现,那座“山”乃清康熙五十九()县丞张曰笠动用人工堆积而成“山寨版”茌山。
在茌平县城南40里处教场铺村西北有个高6米的大沙丘,当地人称金牛山或神山。20世纪70年代,文物工作者在此发现龙山文化遗存,定名为“教场铺遗址”(省级文保)。
研究者认为,这个沙丘可能就是传说中茌山(图片据若愚新浪博客)。
茌平县在历史上多次兴废,城址多次迁移。秦代茌平县遗址在今东昌府区高垣墙村。北魏因水患,茌平县城迁到布鼓城,遗址在今茌平区乐平铺镇土城村。隋代,茌平县城迁到兴利镇,遗址在今茌平区杜郎口镇驻地。金天会八年(),伪齐刘豫复置茌平县,遗址在今茌平区振兴街道。
年8月,平原省建立,茌平县属平原省聊城专署。年11月撤销平原省后,茌平县改属山东省聊城专区,次年,博平县并入茌平县,同时茌平县玻璃寺区划归高唐县……年8月,聊城市茌平县撤县区。
NO.10-东阿县,4个老县城今都在县外
东阿县是频繁迁移县城之县。东阿县之名源自春秋时的阿邑(又名柯邑),而今东阿县境当时为杏邑。阿,本意指河道拐弯处形成的大陵,此地为齐赵交界处,有黄河、济水流过。大约在战国时期,河西赵国之地称西阿,河东齐国之地称东阿。
秦代始置东阿县,属东郡,治阿城(今阳谷县阿城镇)。汉代因袭秦制,不过在东北方新设临邑县,治铜城(今东阿县城所在地)。北魏,东阿县城东迁20里,至今东阿县西南境。北宋,东阿县城先后迁南谷镇(今东平县旧县乡驻地)、利仁镇(今东平县旧县乡大吉城村);金代,东阿县城迁新桥镇(今东阿县鱼山镇旧城村);明代初年,东阿县城再迁谷城(今平阴县东阿镇驻地),在此一直延续至民国(下图:今平阴县东阿镇的东阿老县城城门,郭学军摄)。
年,东阿县城迁至铜城(今县城所在地)。年8月,平原省建立时,东阿县随聊城专署划归平原省,原属东阿黄河以东村镇及西南张秋镇一带划出(张秋镇今属阳谷县),原属平阴、聊城的部分地域并入东阿,茌平与东阿交错为邻的村庄,以赵牛河为界北归茌平、南属东阿。
年11月,撤销平原省,东阿县改属山东省聊城专区(-年间曾撤销)……年8月,东阿县属山东省聊城市。
东阿有个全国文明的特产——阿胶,古代一直产于东阿县城。由于东阿县城的历次迁移,阿胶在历史上的产地都不在东阿境内。简单说,汉代《神农本草经》上的阿胶产于阿城(今阳谷县阿城镇),而明代《本草纲目》上的阿胶则产于谷城(今平阴县东阿镇)。
壹点文史研究院雍坚
(未完待续)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