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的大名无人不晓无人不知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治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望着堂下等候多时的那个略显沧桑的男人,刚睡醒的诸葛亮随口吟出了这首诗,他知道自己一直等的那个人终于来了,这一刻也终于到了。

01不幸的家庭遭遇

公元年,鲁南阳都县(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的一个官宦人家生了一名男婴,他的出生既没有五彩祥云,也没有电闪雷鸣,但是谁都不会想到就是这个男孩儿将会给华夏大地以及千秋后世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今近两千年过去了,他的大名依旧是无人不晓、无人不知。

他,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的父亲名叫诸葛珪,任泰山郡的郡丞,属于国家中级官员,所以诸葛亮也可以称作是“官二代”。然而此时正值东汉末期,外戚干政、宦官弄权,政治腐败不堪,诸葛珪的官做的并不顺心。尽管世事艰难,但是诸葛珪没有放松对孩子们的教育,诸葛亮兄弟姐妹五人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诸葛亮六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好景不长,八岁那年父亲又去世了。父母的接连去世让小诸葛亮悲痛欲绝,可是逝者已去,生活还要继续。家庭变故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哥哥诸葛瑾、弟弟诸葛均、还有两个未出嫁的姐姐,他们五个人全部由叔父诸葛玄抚养。

诸葛亮的家庭遭遇是不幸的,而此时东汉王朝的变化更是惊人的。早在诸葛亮四岁的时候,全国就爆发了黄巾起义,中央政府为了镇压各地起义而设立了州牧,然而出任州牧的官员都是朝廷重臣,他们由此掌握了本州的财政军大权。祸乱帝国的黄巾军最后被消灭了,但是随之而来的又是一个更大的威胁——各地州牧拥兵自重,几乎不听中央政府指挥,他们逐渐发展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公孙度占据了辽东(

今辽宁西部),公孙瓒占据了幽州(今河北北部),袁绍占据了冀州、青州和并州(今河北中南部、山东东北部和山西),袁术占据了江淮地区(今安徽南部、江苏西南部),陶谦占据了徐州(今山东东南、江苏北部),曹操占据了兖州(山东西南、河南中东部),刘表占据了荆州(今湖北、湖南),孙策占据了江东地区(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刘璋占据了益州(今四川、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张鲁占据了汉中(今陕西南部),马腾、韩遂占据了关陇地区(今陕西西部、甘肃、宁夏及青海北部)。

各地方势力互相争夺地盘,大汉王朝的中央集权开始土崩瓦解,全国大一统局面已经不复存在。

生活在这样一个动乱的时代,诸葛亮是不幸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又是幸运的。所谓时势造英雄,这个龙争虎斗、风云际会的时代需要以实现国家统一和人民生活安定为己任的英雄。

当然,社会的变化对于小诸葛亮的影响目前来看还并不明显,他现在需要做的只是忘记父母去世的悲痛,并且适应叔父家的生活。后来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亮兄弟姐妹便随着叔父从山东经江苏一路奔波,最终来到豫章郡(今江西南昌)。这是十三岁的诸葛亮第一次远离故乡,一路上看到人民因为战争被迫四处逃亡,哀鸿遍野,一片凄凉,这个善良的孩子哭了好几回。

豫章之地也并不太平,在这里生活了两年后,诸葛玄还是决定把孩子们送到社会安定、经济富庶的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荆州牧刘表是诸葛玄的故旧,他可以帮着照顾一下侄子侄女们,自己还是留在豫章做官。可世事无常,就在诸葛亮十七岁的时候,诸葛玄不幸被叛军杀害了。年少的生活如此艰难,诸葛亮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在襄阳城西二十多里外有座山,因为主峰恰好居中,所以这座山被称为隆中山,山里的村子也因山得名,称为隆中。这里树木茂盛、流水潺潺,是一个修身养性、静心读书的好地方,诸葛亮认为此时的自己应该静下心来读书学习,于是他便带着弟弟诸葛均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活。

清幽的环境给了诸葛亮一个轻松、静谧的心境,除了参加平时的田间耕作外,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读书上。他读的书有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也有法家著作《韩非子》《管子》,还有兵家书籍《六韬》《孙子兵法》,更有道家学说《道德经》,当然还包括各类史书。一个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会读什么样的书,诸葛亮通读儒家、法家、兵家、道家等各派学说主张,可见他的志向绝不简单。

除了读书,他还结识了一帮名人朋友,其中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建威、襄阳庞统、马良等人,这些人都是荆州大地上非常有才学和政治远见的在野名士。诸葛亮在和这些人的交往中熟知了外面世界发生的一些大事,而且也见识了这些人对时事政治的不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地形成了自己对目前国家政治形势的理解和判断。

在隆中山里,来往的村民经常听到有人唱歌,那歌声凄凉婉转,让人听了不禁动容。久而久之,人们发现那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高高瘦瘦的年轻人在唱歌,他身穿一袭素衣,经常坐在山谷里那块突起的大岩石上,望着潺潺的流水,唱着那首《梁父吟》,哀伤而又痛心。《梁父吟》是诸葛亮老家齐鲁大地的挽歌,是为纪念亡人而唱的歌曲,他为何要唱这样的歌?

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尸横遍野。吕布杀死董卓,董卓的部将李傕在长安烧杀掠夺,长安地区的男女老少悉被杀尽,死者遍地。曹操两次洗劫徐州,杀百姓十余万人,处处尸首。百姓流亡,土地荒芜,田里又闹蝗灾,百姓无所食,以至于到了竞相吃人的地步。一时间白骨成堆,惨不忍睹。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想到这些诸葛亮就痛心,他给这些惨死的人唱挽歌,无不体现他内心深处悲天悯人的国士情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每次在山里吟唱的时候,诸葛亮就告诉自己,将来一定要为天下苍生的安危而奋斗终身。

02自信的职业规划

诸葛亮在隆中隐居,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和乐毅。管仲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国相,他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了春秋五霸之一,一匡天下。乐毅是战国时期的中山国人,几经辗转做了燕国的上将军,然后联合赵、楚、韩、魏、燕五国之力攻下了齐国七十二城,一雪此前强齐伐燕之耻。此二人都可谓是经邦济世的王佐人才,而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其中暗含的意思有三。

一是表现出他远大的志向。他也想像管仲、乐毅那样辅佐明主成就伟业,建立不世之功,以此实现个人价值。而《出师表》里说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云云,此为其上书后主刘禅的谦辞,不可当真。

二则透露出他尚未遇到明主的感慨。管仲原本是公子纠的臣下,结果公子纠被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打败,但是齐桓公听取鲍叔牙的建议,赏识管仲的才能,所以任他为国相。乐毅是中山国人,赵武灵王灭了中山国后,乐毅入赵,赵国发生动乱,他又去了魏国。后来,乐毅作为魏国使臣出使燕国,受到了燕赵王的礼遇和赏识,先是被拜为亚卿,后来被任命为上将军。此二人之所以能辅助君王建立伟业,首先是得到了明主的赏识,而在得到赏识之前,两人都历经了很长时间的曲折,诸葛亮认为自己也会不得不经历长时间的坎坷才会可能遇到明主。

三是折射出诸葛亮的自信和骄傲。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都敢自比管仲、乐毅,就像是今天刚毕业的大学生自比马云、马化腾之类,其口气不可谓不大,说的好听是自信,难听一点就是狂妄。但不同于常人,诸葛亮的理想绝不是空想,他是建立在自己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结交过的朋友、经历过的世事之上的,他的自信是有底气的。

无论如何,诸葛亮出将拜相的理想是确定无疑的。他在隆中并没有关起门来一心种田读书,而是保持着和很多在野名士的交往,他朋友圈的好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化水平高,而且有很强的政治远见,并且他们与当时荆州的高层政治人物有着广泛的联系。除了在野士人圈子,诸葛亮也和荆州政要有着紧密的亲戚关系,不过这个还得从诸葛亮的老婆说起。

襄阳地区有个名叫黄承彦的大名士,他和诸葛亮是忘年之交,他很喜欢这个聪明好学、谦虚礼貌、志向远大、博古知今的年轻人。黄承彦有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诸葛亮,但是他担心诸葛亮看不上自己的女儿,因为当时的诸葛亮大概是十七岁,身高一米八二、体形修长、聪明睿智、风度翩翩,无论是外表气质还是内在修养都是十分出众的,而自己的女儿黄头发、黑皮肤,长相确实有些不太客气。他担心诸葛亮会不同意,但是又不甘心,所以决心试一试。然而没想到诸葛亮说他理想中的妻子只要贤德而已,对外貌没有要求,黄承彦听了大喜,当下就说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而诸葛亮也愿意。此事后来在荆州地区还成了一个笑话,当地都流行一句顺口溜“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表面上诸葛亮只是得到了黄承彦的女儿,实际上他同时还得到了黄家与荆州集团高层政要之间的亲戚关系。诸葛亮的岳父是黄承彦,而黄承彦的老婆是荆州第一名门大族蔡讽的女儿,蔡讽的另一个女儿嫁给了荆州牧刘表,儿子蔡帽又是荆州军政高官,于是蔡帽就成了诸葛亮的妻舅,刘表就成了诸葛亮的姨夫。这场婚姻让诸葛亮与荆州政界的高层人物有了非常亲近的关系,以至于有后来人说诸葛亮的婚姻是一场增加自己资本的政治婚姻,但是从后来的事情来看,诸葛亮并没有借助这层亲戚关系让他加入荆州政治集团,所以我想可能也不完全是场政治婚姻,但是他凭借老婆的亲戚关系与荆州政要有了紧密联系,这是毋庸置疑的。

除此之外,两个姐姐也是给诸葛亮的朋友圈带来不小的益处。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襄阳大族蒯家的蒯祺,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蒯氏是刘表集团在荆州地区的重要政治力量,而庞德公是在野的民间士人领袖。有了这层关系,年轻的诸葛亮结识了庞德公、司马徽、庞统等当地名士,其中凤雏庞统就是庞德公的侄子。

二十来岁的诸葛亮已经坐拥荆州集团高层官员和在野名士两大圈子,这个年轻人到底想干什么,这一切其实已经很明确了。

他想要加入某个军阀集团,并且成为集团的核心人物!

凭着自己与荆州集团的亲戚关系,诸葛亮完全可以在荆州政府内部谋一个还不错的职位,但是诸葛亮宁可在隆重隐居也不愿意这么干,就是因为刘表不是他理想中的明主。诸葛亮深受儒家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已经深入在他的做人原则中,他的理想是辅佐明主兴复汉室,重振大汉王朝的雄风,然而刘表却没有这样的雄心壮志。荆州名士如云,好谋无决的刘表却一个都不能用,一心只想守着荆州的一亩三分地,然而各州军阀都对大汉天下虎视眈眈了,一心守成的保守策略是完全不可行的。

官渡之战后,曹操战胜了坐拥冀、幽、并、青四大州的袁绍,又战胜了其他割据的诸侯,进而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此刻的曹操显然已经成为统一国家的最有实力和可能性的人选,然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用心不明,名为汉臣实为汉贼,所以忠于汉室的诸葛亮是断然拒绝加入看似强大无比的曹魏集团的。

东吴集团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三世,兵精粮足,此时已经稳坐江东,而且孙权并不像曹操一样有明确的“反汉”情绪,诸葛亮如果加入东吴理应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江东文有张昭,武有周瑜,其他还有诸如鲁肃、吕蒙、诸葛瑾等人,诸葛亮加入东吴后最好的结果就是屈居在张昭和周瑜之下,然而自信的诸葛亮并不愿意。

其他诸如益州的刘璋、汉中的张鲁等人更不用提了。

诸葛亮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从一个基层员工做起,他不像今天毕业的大学生,从基层干起然后再积累经验升职加薪,走上科员、科长、经理、总经理、总裁的职业之路,他直接瞄准了总经理这个位置,他要加入的集团必须要重用他,这样他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他的自我定位就像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他本身不创业,但是他能够帮助创业的人实现他们的理想。放在今天的社会来看,诸葛亮的职业规划就是痴心妄想,是白日做梦,是年轻人的好高骛远,然而诸葛亮用后来的三顾茅庐证明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自我定位完全是对的。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诸葛亮深知他心目中的明主可遇不可求,所以他静心隐居隆中躬耕于陇亩。试想一下,一个怀有雄心壮志和藏有经邦济世之才的二十多岁的翩翩少年,为了能遇到他的伯乐,甘心在深山里读书种地去等待,这是得需要多大的决心和耐心?都说司马懿是“忍者神龟”,诸葛亮为了自己的理想甘愿隐忍的程度也不输司马懿。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桐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明主不依。

诸葛亮就这样一直苦苦等待他的伯乐,然而神州大地的另一个地方也有一个人正在苦苦寻找他的“指路人”。

他,就是刘备。

03为什么是刘备

刘备,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西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然而这个刘胜一辈子没什么大的能耐和爱好,唯独喜欢酒和女人。《汉书》记载刘胜活了五十二岁,而他的儿子就有一百二十多个人,这个闲散王爷也是为大汉王朝的人口繁盛做了巨大贡献了。

除了都姓刘外,刘备作为刘胜的后代实在是无法考证。不过换句话说,如果刘备真是刘胜的后代,人家实话实说,这没问题。但如果刘备不是的话,那他为了在能乱世中建立一番伟业而给自己扯出一面正义的大旗,作为一个政治家这更无可厚非,反而彰显了他深远的政治视野,令人拍手叫绝。

暂且认为刘备是皇室之后,但是从中山靖王到刘备,这期间都经历了十几代了,刘备他们家也是早已没落了。他从小就没了父亲,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靠编草席和卖草鞋为生,日子过得也是十分艰难。

人穷志不穷,刘备小时候就指着村口的大桑树说,我将来一定要乘坐伞盖像这个桑树一样大的宝车。东汉时候只有皇帝才能坐这样的车,可见刘备作为汉室之后也有一番雄心壮志,然而现实却给他的志向不断泼冷水。从二十二岁开始工作起,他的经历告诉了后来人什么是“花样跳槽”。

先是因为抵抗黄巾军有功,被任命为安喜县尉,后因为看不惯上级领导的作风,出手打了他一顿,然后只能辞职了。后来又参军,因为军功被任命为高唐县令,但好景不长,叛贼攻破了高唐县,他也弃官逃命了。三十岁的时候投奔了公孙瓒,担任了平原相,后来因为帮助徐州刺史陶谦抵抗曹操,后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当然也和公孙瓒说拜拜了。没过多久陶谦死了,深有群众基础的刘备被推荐为徐州牧,但是这个省部级高官的屁股还没坐热了,袁术和吕布相继攻打徐州,无奈之下又投奔了曹操。然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让刘备很郁闷,于是他离开曹操投奔了袁绍,然而袁绍也是个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官渡之战被曹操一举灭了老巢,刘备无奈之下又投奔了刘表。刘表是一个外宽内忌的人,而刘备又不是甘于屈人之下的人物,所以刘表也是对他表面客气,暗地里处处防范。

刘备从二十二岁到四十一岁的十九年里,先后投奔了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对于自己这样的花样跳槽经历,刘备也甚是无奈。他就像一个有志于建立一个全球五百强企业的初创人员,但是却只知道要努力、要拼搏、要坚强,并没有一个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他想着只要通过一个产品打下一片市场,然后逐渐扩大产品线,最后再把市场做大做强,他就可以实现五百强企业梦想。

然而问题是你要做什么样的产品?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产品?先占领哪一个市场?需要哪些人才去支撑企业发展?怎样的从点到线再到面的扩大市场?刘备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他好像就是打哪是哪,哪个市场占下了就做哪个市场,完全不考虑自身实力和整个市场走向。他现在急需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职业经理人,这个经理人能够根据他的优势和劣势,结合整个市场情况,做一个整体的发展战略蓝图,并且协助他去实施整体战略。

此时的刘备已人到中年,但依旧一无所有,寄居在刘表手下快六年了,未来迷茫一片,看不出任何好转的迹象。他被当时各路诸侯完全不看好,几乎没人把他当做未来角逐大汉天下的潜在竞争对手,但是我们知道后来诸葛亮却在诸多诸侯中只中意刘备,这是为什么?因为刘备身上有很多其他诸侯不具备的优势。

一是有背景。刘备自称汉室后裔,而且天子汉献帝也唤他声皇叔,且不管他是否是真的汉景帝之后,至少当时人是承认他这个身份的。当年西汉王朝被王莽篡权,也是汉室后裔刘秀揭竿而起,灭了王莽,从而延续大汉王朝二百年王命。如今东汉王朝已是没落,如果由汉室后裔继续统一大汉王朝,这在当时的社会也是最容易被接受的。

二是有志气。刘备小时候就有大志,而且尽管成年后人生处处坎坷,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他给儿子起名刘封和刘禅,封禅是古代有德帝王在太平盛世于泰山祭祀天地的国家最高礼仪活动,可见刘备的志向就是成为帝王。

三是有恒心。刘备从二十二岁到三顾茅庐时候的四十六岁,这二十四年经历了各种失败和挫折,但是刘备从没有放弃,他可以逃、可以哭,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这种恒心正是成大事者的必要品格。

四是有群众基础。刘备的仁义形象深入人心,当年陶谦死之前把徐州托付给他,就是因为刘备深得人心,当时刘备还再三推辞。后来徐州的百姓恳求他接管徐州,他才不得已做了徐州牧,曹操和吕布一心想要的徐州就这样被陶谦和徐州百姓拱手送与刘备。

五是有人格魅力。刘备的前半生之路几乎是大写的惨,未来看不到任何希望,这样的人即使放到现在,也很难有人才去跟随他,但是关羽、张飞、赵云等既有能力又忠诚的人才就是主动跟随刘备,可谓是不离不弃,这无不是被刘备身上的人格魅力吸引。

六是有诚意。后来刘备三顾茅庐时已经四十六岁,虽然尚没有自己的根据地,但也算是戎马一生、身经百战的人物了,而此时的诸葛亮不过是个二十六岁在山里读书种田的年轻书生,刘备能放下身段去隆中的山村里去亲自拜访和请教一个小他二十岁的年轻人,可见刘备此人的心胸是多么宽阔。

刘备的这些优势诸葛亮是看在眼里,他明白刘备这个人完全是个潜力股,他只是没有明确的政治路线和发展战略,而自己有能力给他规划这个路线和战略。诸葛亮的职业规划是直接做总经理的,而诸如曹魏和孙吴这样成熟的大集团是不会给他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机会的,但刘备这个创业公司完全可以给他这个地位,他要的刘备可以给他,刘备要的诸葛亮也可以给他。

两个互相需要的人,终究是要在一起的。

04一拍即合的面试

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年,四十六岁的刘备在诸葛亮朋友圈好友——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下来到了隆中,历史上的这一刻终于来了。

刘备和诸葛亮的这次见面相当于一次面试,一个身经百战的创业总裁面试一个深山农村里的书生,毫无疑问的是自信的诸葛亮抓住了这个机会,于是便有了那篇著名的《隆中对》。《隆中对》可以看做是诸葛亮的求职信,他站在全局视野的高度,透彻的分析了当前的政治形势,并规划了刘备的决胜战略。

两人见面,刘备寒暄一番之后先说了自己的迷茫。现在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地方豪强各自拥兵自重,互相争斗,已经没有人关心大汉王朝的死活了。作为汉室后裔的他想在乱世中伸张正义,复兴汉室,奈何自己智力和能力都不够,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打下一块根据地。如果诸葛先生能够提点他一二,那将是大汉王朝之幸、天下苍生之幸。

面对刘备谦虚而又客气的提问,诸葛亮说出了藏在内心已久的对策。他说从董卓进入洛阳祸害国家以来,一时间涌现出了大批的军阀,但是真正能成事的也就那么几个人物。曹操没有袁绍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也没有他六十万的军事力量,但是赤壁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这就是人谋划的结果。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所以你不要担心自己的力量薄弱,只要谋划得当,你也可以像曹操一样。那怎么谋划了?

曹操现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已经从名义上占据了政治正义性的高地,所以你现在不要和他正面对抗。江东经历了孙坚、孙策和孙权,地势险要,百姓都归附他们,又广泛任用人才,所以只能联盟,您不能打他的主意。

荆州这个地方北边挨着汉水、沔水,向南可以到达南海,东面和东吴相连,西边和益州相通,这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是上天要把这块地盘送给你,您不想要吗?

益州地势险要,成都有天府之国之称,自然条件非常优越,高祖刘邦当年就是从这里发迹的,然而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当地人都渴望你这样贤明的人去管理益州,您不愿意吗?

将军您是大汉皇室的后代,而且有很高的群众基础,天下人都知道您的仁义,如果能拿下荆州和益州,并且守住这个的地方,然后和西边的各个民族交好,同时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难道还愁王业不成吗?

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夹道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按照这样做了,那么您的霸业必将成功,大汉王朝定当复兴。您不愿意吗?

刘备听了这话什么感受?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如梦方醒、茅塞顿开,原来所谓的霸业就是这么来的!诸葛亮给刘备指出了一个理论上确实可行的战略规划,先不要和曹操正面对抗,同时和东吴搞好关系,然后把荆州拿下,再把益州拿下,这样天下你就有了三分之一,此时好好守着。等到北方的曹操内部有变,相对优势变弱了后,派上将从荆州出发直取东都洛阳,刘备自己从成都出发直取西都长安,这天下不就是刘备的了吗?

刘备活了四十六年了,第一次感觉自己离梦想这么近,他是激动的痛哭流涕。他现在是无立锥之地,荆州和益州是他都不敢想的奢侈,如今一下子变得唾手可得,他激动地拉着诸葛亮的手不放,一副你不答应我出山我就不走了的架势。诸葛亮需要舞台去施展自己的才能,刘备能够给他想要的舞台,所以这次的面试是一拍即合,诸葛亮没有不出山的理由。

二十六岁的诸葛亮未出草庐便已知天下三分,年纪轻轻却有如此深远的政治见识,这着实令人叹服。

也是就从这一刻起,诸葛亮的使命便开始了,天下局势也因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