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吉县文城乡南村,位于文城乡南部,东临管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靠壶口瀑布风景区,地理位置优越。南村本村人99%都姓郭,据历史考证,郭家在明朝以前出自山西晋中榆次郭家庄。
明朝时期由于北方人口密集,当时朝廷下令让人口南迁,榆次郭家庄人也被集结到洪洞大槐树下,当时有兄弟二人郭胜和郭卞,带着家眷迁徙到了吉州,兄弟二人走到文城安了家。
后来兄弟二人分了家,郭胜带领家眷到了古贤村,郭卞则把家安在了现在的南村,当时南村本没有村名,于是郭卞请人看风水,该村朝北看整个地貌呈凤凰状,就像凤凰展翅高飞,南村地势低就像一个窝,正好位于凤凰肚下,寓意凤凰正在暖窝,而且黄土高原昼夜温差大,此村庄处于海拔高处的低处,比周围山上暖和,要知道在古时候,冬天是最难熬的,而此处却是个冬暖夏凉的宝地,于是郭卞根据当地的方言取名为暖村,又因当地“暖”字方言谐为“南”,后来俗称传下来为现在的南村。
郭胜兄弟俩他们在居住地栽上了槐树,意表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古贤村的老槐树也叫朱德槐,当年抗战时期朱德和阎锡山在树下商谈抗战事宜。南村的老槐树则几经更新,现存的为民国时期的古槐,为文物级保护古树,当地人说这老卜(槐树)很有灵气。
南村郭氏家族后来发展为兄弟五个分支,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分支一直延续到现在,但他们都属于同一祖先。有意思的是,从明清到民国再到新中国,这个村的人口一直稳定在口人左右,改革开放计划生育前后,人口繁衍大致差不多。
在南村一直有个传统,就是每年正月初一要在庙里祭祖。五个分支分别找个头带领村民拜祭祖先,请求保佑。当时的场面也是十分隆重的。后来新中国成立“破四旧”,祠堂被毁,但每年正月初一在“上殿门口”全村老少互相拜年的习惯还是不约而同,而正月初二上坟拜祖先的习俗也一直未变。
说来也巧,我夫人籍贯长治,从小生长在晋中榆次,有意思的是,她爷爷奶奶离休后居住的晋中(地)市委休干所,就是原来的郭家庄,现在叫郭家堡,如今岳父母退休后也居住在这个地方。
本文根据村民口述并查阅地方志整理而成,聊表自己对故乡的了解与热爱之情
配图:吕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