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初冬的小雨时下时停。位于高唐县琉璃寺镇徐庙村的烈士陵园内,张曰平像当年他的父亲那样,仔细清除园内的杂草,擦拭着一块块墓碑。
从年父亲去世那天起,张曰平就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为烈士陵园的第二代护陵人。他守护的,是安葬在这里的48位抗战烈士的英魂,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在烈火中永生”的抗日英雄赵伊坪。
提起赵伊坪,张曰平黝黑的脸庞上充满崇敬:“父亲生前对我说得最多的话就是,那么多像赵伊坪这样的烈士为国捐躯了,不能没有人守护。”
年7月25日,赵伊坪出生在河南省郾城县的一个贫苦市民家庭,他自幼天资聪颖,14岁即离开家乡到北京求学,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几年间,他辗转河南、陕西、山东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西安事变后,赵伊坪到鲁西北范筑先部担任秘书科文书,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赵伊坪等共产党人的推动下,范筑先走上了合作抗日的道路。
“他爬过高山,涉过大川。走出无光的森林,夜宿饥饿的荒原,但他从不诉说疲劳、辛酸……”这是年在敌后的山东,赵伊坪为宣传抗日写的抒情诗《嘱咐》。诗中,有他对光明的向往,更流露出抗战到底的决心。
年底,赵伊坪到中共鲁西北特委工作,先后担任鲁西区党委委员、秘书长兼统战部部长、第六区政治部秘书长。其间,他主持中共鲁西北特委机关报《抗战日报》和理论刊物《先锋》月刊的工作,担任社论委员会委员,使该报成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鼓舞人民斗志的有力武器。
11月18日,张曰平擦拭赵伊坪烈士雕像。□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曹天伟
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开始转变侵华策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面临更加严酷的考验。
根据形势需要,中共鲁西区党委机关随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由冠县、馆陶向大峰山区挺进,3月5日早晨,在高唐琉璃寺一带与日军遭遇。激战至傍晚,赵伊坪中弹坠马,落入日军魔掌。日军把他绑在树上,用皮鞭抽、刺刀戳……面对凶残的敌人,赵伊坪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痛斥日本侵略军的暴行:“我宁可站着死,不低高贵头。宁为鞭死鬼,不做亡国奴……”日军恼羞成怒,残忍地将汽油浇在他身上,放火点燃。烈焰中,赵伊坪用尽最后的力气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残暴的日军又举起刺刀,捅进他的嘴里……赵伊坪壮烈牺牲,时年29岁。
战斗结束后,包括赵伊坪在内的48位烈士的遗体被分别葬在附近的许楼、徐庙、琉璃寺、吴营、大吕庄、大桑庄等处。年6月23日,这些烈士的遗骸被迁葬至位于徐庙村的烈士陵园。
但到了上世纪50年代,由于疏于管理,这里成了一处“乱坟岗子”。村里散养的猪、羊等牲畜常常到墓地啃草,烈士的坟头被随意踩踏。同时,由于该处地势低洼,每到雨天,雨水流向这里,将烈士墓地冲刷得沟壑遍布。
那时,在济南柴油机厂工作的复员军人张洪珠回家探亲,看到烈士陵园的景象后黯然神伤。当兵8年,张洪珠参加过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目睹了一位又一位战友牺牲,对葬在这里的48位抗战烈士充满敬仰。“我不去上班了,我要守着这些烈士!”张洪珠说到做到,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他再也没有离开徐庙村。平时,他搬着马扎守在墓地附近,看到猪、羊等牲畜过来就进行驱赶。在很长的时间里,陵园内仅有一间小屋,张洪珠住在这里日夜守护。到年12月,当地政府部门和热心群众建了陵园大门、院墙、值班室等,张洪珠的看护条件有了改善。
年麦收前,在省委、市委的支持和赵伊坪烈士亲属的关心下,陵园重建,年10月正式建成。遗憾的是,张洪珠没有等到这一天,他于年3月去世。
张洪珠去世后,张曰平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父亲临终前嘱咐我,要接好班,为烈士守好墓。”张曰平告诉记者,从那时起,他和老伴便住进陵园,日夜不离。
每年除夕,按当地风俗,张曰平都将烈士“请回家”过春节,在陵园纪念堂内摆满一桌供品,把第一碗出锅的热腾腾的水饺敬上。平时,有参观者来访,张曰平就担任义务讲解员。尽管不能很系统地进行讲解,但烈士的英勇事迹,他张口就来。
两代人,守陵60余载。如今,张曰平也已年逾古稀。“我会继续守护这些烈士,以后我没了,还有我的儿子。”张曰平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要让烈士在这里安息,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他们的故事,传承烈士的精神。
在聊城这片红色大地上,像赵伊坪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像张洪珠张曰平父子这样崇敬英雄、守护英雄的故事还有很多。今天,我们缅怀英雄,不仅是为了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更是为了让那些镌刻于史册上的名字融入这座城市的记忆,弘扬英雄精神,传承革命的红色基因。多年来,我市把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部队教育规划,每年都在市烈士陵园隆重举办公祭活动,在城市广场、主要路段设立双拥公益广告,集中展示革命战争年代鲁西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出台《聊城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通过立法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目前,全市有省级烈士纪念设施3处、市级烈士纪念设施5处、县级烈士纪念设施11处,范筑先纪念馆和张自忠纪念馆每年接待游客达10万余人次。
一条红色路,一座英雄城,一部奋斗史,汇聚成聊城的成长印迹,也成为这座城市最为鲜明的血脉基因。在这座英雄的城市,岁月已经沉淀成一本厚重的书,不经意间,那些记载着鲜红历史的书页就会呈现在你的眼前。
来源:聊城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