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聊城市农村饮水工作紧紧围绕“一县一张网、供水一家管、城乡一个价、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快补齐农村供水工程短板,全面加强长效管护机制建设,着手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截至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集中供水率达到98.5%,万多农民群众因农村饮水工程受益,24.9万贫困人口饮水得到保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一、实施水源置换工程,让群众通上“安全水”。
我市除东阿等沿黄一带有优质地下水外,大部分区域浅层地下水含盐量、铁锰离子高,深层地下水含氟超标,立足我市水资源现状,提出了农村供水以平原水库供水为主,优质地下水为辅的思路,全市因地制宜,着力推进水源置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临清市、冠县、莘县、高唐县、度假区等依托平原水库,以长江水、黄河水为水源,建设6座标准化净水厂,实现了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置换,解决了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东阿县、茌平区、开发区、高新区等依靠东阿等沿黄一带优质地下水为水源,通过城市管网延伸、建设6座集中供水厂(加压站)等措施,解决了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东昌府区、阳谷县依托平原水库供水和优质地下水相结合,建设3座净水厂(加压泵站),通过并网联网,解决了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二、一县一网为目标,让城乡同饮“一碗水”。
以县为单位,实现“一县一网”“同源、同网、同质”的供水目标,着力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优化水源、水厂、水网布局,整县域推进,注重发挥规模效益。通过新建水源工程等方式,以大水源提高农村供水保障能力。以“大水厂、大管网”建设为重点,新建扩建一批大水厂,依托原有骨干管网,对乡镇水厂、单村供水工程进行整合并网,扩大规模化水网覆盖面。仅、两年,建设5处水厂(其中地表水水厂3处,2处地下水厂)、蓄水加压泵站2处,铺设各级管网供水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农村供水工程由年的处合并提升为现在的15处,形成了以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为主的农村公共供水体系,供水工程规模化率达到%,该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东昌府区、莘县、冠县、阳谷、高唐县、度假区、开发区、高新区等8个县(市区)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目前我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率已达到75%以上,超过十四五末省定70%的任务目标。
三、多方筹资提升村级管网,让群众吃上“舒心水”。
我市村级管网大部分建于村村通和饮水解困攻坚时期,目前部分工程老化、跑冒滴漏严重,导致供水成本增加。为有效破解农村供水融资难、管理难、跑冒滴漏严重等问题,年以来,市水利局引导各县市区学习借鉴省内外农村供水、管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当地实际,一县一策,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建管新模式。如:临清市采取政府购置管材设备,村民一事一议筹集施工费的方式;莘县采取“供水公司+每户元”的方式;东昌府区政府采取“每户补贴元+群众自筹”的方式,对村内管网进行改造提升;阳谷县政府与山东力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采取“企业筹资金、拿方案,政府出政策、给补贴”的方式,已在郭屯镇开工实施。全市已完成余个村庄改造任务。以来,各县(市区)提前谋划,积极部署,用足用好支持政策,抢抓国家鼓励地方发行专项债券重要机遇,加大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的使用额度。截至目前,临清市、冠县、莘县、阳谷县、茌平区、高唐县、度假区债券资金已通过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审核,共争取地方债券资金额度14.7亿元,正在加快资金落地和项目前期各项工作,东昌府区、东阿县目前也正在加大争取债券资金。全市力争年底完成全部村内管网改造任务。
四、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让群众喝上“明白水”。
为有效破解农村供水工程跑冒滴漏严重,管理难,收费难、人工管理精准度低、成本高的问题,聊城市积极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进一步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加快建立“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信息运行管护体系。其中,冠县投资0万元建设信息系统监测管理平台,建立水源、水厂、管网运行监测管理系统,共设立处压力监测点、在个村头安装智能化远传计量设备,实现流量、水位、压力、水质等数据的在线监控、自动采集和自动控制,工程事故率、管网漏失率大幅下降,有效解决了“跑冒漏”痛点,极大提高了供水保证率;东阿县投资0余万元,在个村安装预付费智能化计量水表4.2万块,改变传统“下井抄表、上门收费”的水费收缴方式,水费收缴率由60%提高到%,水费收缴难题成为历史。同时也增强了用水、收费的透明度,杜绝了搭车收费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让群众喝上了“明白水”。
五、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让群众用上“长流水”。
为解决农村饮水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年4月,经市政府同意,市水利、发改、卫健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经过一年多的推进,科学长效的运营管理体系已基本建立,农村供水工程管养短板加快补齐。
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落实了县级政府主体责任人、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人、15处规模化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责任人。在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方面,大力推动县级供水公司统一管理,构建“一家企业运营、一管到村头”的农村供水管理体制。目前,我市已成立9家县级农村供水公司,通过推进县级统管,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供水成本,实现专业化、企业化管理,形成“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信息运行管护体系。同时,将“三个责任”向乡镇和村级延伸。同时县(市区)全部设立“”农村饮水监督电话和监督邮箱,并通过制作“明白卡”、网站公示及各类新媒体宣传,畅通渠道,群众饮水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受理。抓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办理工作流程再造,3日内查明反映问题具体情况,对较重问题,市级现场督办,所有问题实行闭环管理。建立网络化动态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全市名村级水管员作用,动态掌握各村供水信息,对村庄调度发现的问题,立即进行现场办理,第一时间妥善解决,让农民群众家里“长流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