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土地上崛起中国锦鲤之都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这多亩地以前种着树,六七年卖一茬才能挣30多万元。现在建了锦鲤产业园,项目一年的直接效益多万元、利润多万元,还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近来,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徐马新村党支部书记夏广顺总是喜上眉梢。年3月,以该村所在地三十里铺镇为核心建设区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正式批准立项;当年年底,该镇所在地高唐县又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锦鲤之都”称号。徐马新村的变化,正成为高唐县以锦鲤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的写照,目前,全县从事锦鲤养殖的农户多户、拥有水产养殖企业47家、锦鲤年销售金额超3亿元。内陆县为何崛起了特色渔业?其间又有哪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推广?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产粮区兴起新产业“北方锦鲤看山东,山东锦鲤看高唐。”奇怪的是,高唐县既不靠海,也不临大河,是远近闻名的产粮大县。“机缘”出现在年前后。当时,现为高唐池丰锦鲤养殖场负责人、高唐锦鲤协会会长的杨福贵从黑龙江老家外出创业,看中高唐地处黄河故道沉淀沙质土壤,徒骇河、马颊河等河流贯穿,坑塘密集、湖泊面积大、水丰质优的自然条件,决心将锦鲤引进高唐。经过十余年发展,带动出盛和、独秀等一大批锦鲤养殖企业。“发展锦鲤养殖不占用耕地,反而能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聚集起更多产业发展要素。”据徐马新村村民夏清军介绍,他在集体办企业“光顺锦鲤”免费学得相关技术后,承包了村里平整后再发包的90亩荒沟、废窑,开办起养殖场,依靠发展锦鲤产业,全村整体实现了脱贫致富,村集体年收入增加13万元以上。打破空间制约、更有龙头带动,如今,锦鲤产业在高唐县全域铺开。全县余亩养殖面积里,涵盖近30个锦鲤品种,年苗种繁育能力达3亿尾,其中高品质锦鲤万尾左右,产业规模和水平均居全国前列。多举措提供硬保障4月21日,谷雨刚过,正是涉农企业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当天一早,山东吉祥渔业养殖有限公司的马经理正巡视鱼塘,而高唐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的工作人员也动身出发,将全省首张“水产养殖行业综合许可证”送到他手上。在往常,对锦鲤养殖企业生产经营而言,最少需要《营业执照》《水域滩涂养殖证》《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取水许可证》4个证件。现在,高唐县打造锦鲤养殖“一件事”服务,助力本地市场主体良性发展。产业发展,资金为要,人才先行。高唐县整合涉农资金向园区倾斜,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锦鲤产业。同时,加强与上海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将锦鲤产业打造成为乡村人才振兴的“加油站”和“孵化器”。“为做大做强锦鲤产业,我们编制了《高唐县锦鲤产业总体规划》,重点打造锦鲤产业隆起带。目前,县内沿省道、锦鲤产业隆起带已初步形成,一大批先进的生产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养殖品种不断优化,产业效益稳步提升。”高唐县副县长任希恒表示。融合发展带来好效益锦鲤文旅小镇是高唐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创建区之一,依托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条,锦鲤的价值在当地正跃级而上。色如珍宝,象征“福寿吉祥”;从不争斗,寓意“和气生财”……锦鲤作为农产品的同时兼具文化和艺术属性,目前国内市场销售规模超亿元,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高唐县深度挖掘国画大师李苦禅和孙大石故乡所在地的优势,结合马颊河流域的历史文化传统与自然资源特色,打造了集文旅休闲、运动拓展、绿色生态、人文教育为一体的滨河景观带,建成了锦鲤交易中心、锦鲤大赛及拍卖中心。“深入贯彻落实聊城市以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农业提质增效部署,我县紧抓产业融合发展趋势,通过‘锦鲤+’发展模式,努力构建创新链、服务链、消费链、供应链等多链联动的锦鲤产业生态圈。”高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吕兴忠表示。目前,高唐县以锦鲤养殖为基础,以培育新品种为动力,逐步带动起锦鲤销售、物流、鱼粮器械、锦鲤孵化、锦鲤衍生品等多个细分领域的发展,全产业年产值达8亿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197.html